1998年夏天,长江流域遭遇了一场历史罕见的特大洪灾,荆江两岸受灾最为严重。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,数以万计的解放军和武警官兵闻讯火速奔赴灾区救援。他们中涌现出许多英雄人物,其中最引人注目的是年仅20岁、服役时间只有20个月、入党时间仅8天的抗洪英雄李向群。
李向群出生于1978年,家乡是海南省琼山市东山镇,这片土地曾是著名的琼崖革命根据地,李向群自小便浸润在浓厚的革命传统氛围中。改革开放后,他的父亲李德清开始从事个体经营,先后创办了两家服装加工厂、两家服装批发店和一个汽车运输队,凭借勤奋和智慧,迅速带领全家步入富裕生活。
小时候,李向群上小学时,一天老师正在给学生们朗读《董存瑞舍身炸碉堡》这篇课文:“冲锋号吹响了,大部队正准备冲锋,在这紧要关头,谁敢不怕牺牲,抱着炸药包勇敢冲上去,把敌人的碉堡炸掉?”听得入迷的李向群忽然从座位上站起,豪气干云地喊:“我敢冲上去!”同学们听了忍不住笑出声。老师走过来,拍了拍他的肩膀,意味深长地说:“向群同学的话,体现了他心中的英雄理想:学英雄、做英雄。我希望同学们将来在祖国和人民需要的时候,都能像董存瑞一样挺身而出。”
展开剩余83%李向群不仅言语如此,更是身体力行。他是班级的劳动委员,每次劳动课都抢着干最脏最累的活。1992年3月,学校召开学雷锋动员大会,他和同学们成立了“学雷锋小组”,被推选为组长,闲暇时带领大家清扫校园垃圾、打扫卫生。
李向群有一位同学林烈华,某天他在宿舍门口看到林烈华神情忧愁,便问道:“阿华,你家里是不是出了什么事?”林烈华无奈地说:“父母都去世了,我成了孤儿,连饭钱都快没有了,打算辍学了。”李向群毫不犹豫地把自己的饭票塞给林烈华,安慰他说:“阿华,别灰心,总会有办法,这点饭票先用着。”课后,他将情况报告给班主任,学校遂免除了林烈华的学杂费。李向群还发动全班同学募捐200多元,他自己捐了50元,为林烈华解决了基本生活费用。
1995年中考前,李向群患上了一个多月的痢疾,没能考上高中,只得回到家乡东山镇,跟着父亲跑运输。做小老板期间,他不仅将运输队管理得井井有条,经济效益显著,还坚持遵纪守法、文明经商,频频受到相关部门表扬。
然而,随着家庭财富的增长,李向群开始反思人生:家里富了,追求什么才有意义?他想起了少年时的理想,终于决定参军。1996年12月,他如愿穿上了军装。家人全力支持,父亲李德清语重心长地叮嘱:“阿群,我们家几代没人入党,你要争取早日入党,再回来。”
入伍后,李向群被分配到广州军区“塔山守备英雄团”,成为新兵。但在入伍半个月的新兵考核中,他5个科目有3项不合格,成绩倒数第二,尤其是手榴弹投掷,仅投28米,远不达标。李向群不服气,每天午饭后坚持训练,自己制作挥臂器,每天挥臂100次,投掷50枚教练弹,虚心向训练尖子请教,不断琢磨投弹技巧。不到一个月,他投掷成绩突破50米,新兵训练结束时获得全优,年底考试荣获“优秀士兵”称号。
部队要求士兵戒烟戒酒,李向群之前每天抽两包烟,戒烟过程异常艰难。每当烟瘾犯时,他坐立难安,甚至用带烟味的手指闻鼻子,后来连手指都不敢闻。经过一个月的坚持,他终于成功戒烟。
虽然家境优越,李向群在部队生活极其节俭。他20个月的津贴共830元,加上家中带来的900元,总共1730元。除了花700元买生活用品和函授学费外,剩余的1030元全部捐给了生活困难的战友和群众。
1998年2月至4月,部队在湖南沅陵进行光缆施工。正值关键阶段,遭遇大雪,李向群和3名战友顶着风雪连续奋战三天三夜,在4.6公里距离上打了500多个炮眼。施工结束时,李向群双手虎口被震裂,手掌布满水泡和血泡。因表现突出,他被记三等功。
1998年夏天,李向群回家探亲时看到电视上广西、湖南、湖北洪水肆虐,他立即中断假期,赶回部队。8月5日,所在“塔山英雄守备团”接到命令,火速前往湖北荆州抗洪抢险。8月7日凌晨刚下车,李向群和官兵们不休息,奔赴大堤加固堤坝、堵塞散渗。
首次与洪水搏斗,李向群冲锋在前,别人扛一个沙包,他一次扛两个。排长劝他别太拼,他笑道:“我年轻有力气,用完还能长!”晚上洗澡时,战友们发现他双肩肿得厉害。
8月8日晚11点,为迎接长江第4次洪峰,连队开会选拔突击队员。李向群主动请缨:“我在江边长大,体格好,水性强,适合突击队。”最终他成功入选。
8月10日凌晨巡查大堤时,李向群发现直径31厘米的管涌,立即发出信号,抱起两袋沙包堵住涌口,泥沙喷得他满头,卵石砸伤手,但他坚持用身体压住沙包,直到增援抵达。
8月11日下午,他向党组织递交入党申请书,写道:“我是军人,有责任守护母亲河,请把最艰难任务交给我!”8月14日,经连队党支部大会讨论,一致同意接收他为中共预备党员。
抗洪期间,李向群始终奋战在前线,尽管身体出现不适,也不愿离开。8月17日上午,他感到发热头晕,偷偷找卫生员要药,并请求保密,坚决不休息:“大家都在大堤上,我刚入党,不能休息。”
8月19日,仍未退烧的李向群扛完数十包沙包后体力不支晕倒,被送往南平镇卫生院治疗。8月21日,堤基塌陷引发内滑坡,紧急集合抢险。李向群听哨声立刻拔掉输液管,虚弱地返回战位,仍不肯少做一铲沙、少扛一个包。
当天上午10点,他扛着两个沙包爬堤时头晕跌倒,沙包压肩,鼻孔流血。老大娘唐书秀抱他刮痧。15分钟后苏醒,他喝水稍息,又扛起沙包。双腿如铅般沉重,他咬牙坚持,心里默念:“坚持,坚持……”
终于,扛了20多包后他再次倒下,口吐鲜血,昏迷。战友紧急送医,抢救半小时后他醒来,第一句话关心堤坝安全:“教导员,管涌堵住了吗?滑坡情况怎么样?”教导员含泪回答:“向群,安心养病,大堤没事了。”
当天下午病情恶化,转送武汉抢救。因心力衰竭和肺部大面积出血,终因抢救无效,于8月22日10点10分英勇牺牲,年仅20岁。
整理遗物时,战友们泪流满面。部队发给每人12瓶矿泉水,李向群一瓶未喝,统统留在背囊里。班长泣不成声:“他总说灾区群众更需要水,留给他们吧。”
牺牲后,部队邀请父母到场,李德清唯一请求是:“洪水未退,让我到儿子牺牲的地方去抗洪,完成他的任务。”5天后,李德清穿上儿子的迷彩服和救生衣,和战友们一起抗洪,母亲则为官兵洗衣做饭。
得知儿子已入党后,李德清交了2000元党费,还将2万元慰问金全部捐给灾区群众。
8月28日,李向群烈士追悼会在南平镇中学隆重举行。古镇万人空巷,十里长堤人们哭送英灵,风雨声、哀乐声、哭喊声交织回荡于天空。
1999年,军委主席签署命令,授予李向群“新时期英雄战士”称号,并题词:“努力培养更多像李向群一样的英雄战士。”2018年,中央军委政治工作部统一印制全军10位英模画像,李向群名列其中。
李向群虽已离世,但他感人至深的壮烈事迹传遍四方,他的身影化作荆州大地上那高高挺立的白杨树,永远守护着家乡。
---
作者简介:帝哥,90后上班族,专职写作两年,已在多家自媒体平台发表多篇十万 爆款文章。如果你对自媒体运营、写作技巧及副业兼职感兴趣,欢迎关注我的公众号“帝哥说史”,一起交流,共同成长。
发布于:天津市盛鹏配资-股票配资怎么赚钱-正规股票配资官网入口-股票配资网站大全是什么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